专业名片

专业名称

测控技术与仪器

专业代码

080301

修业年限

4年

学位授予门类

工学

专业设立时间

1993年

所在学院

红足1世足球网址大全

专业实力

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于2020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,是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,依托“矿山机电工程”二级学科博士点,“控制科学与工程”和“仪器科学与技术”一级学科硕士点,形成了完整的“本、硕、博”人才培养体系。

历史沿革

1993年,设立检测技术专业,开始招收第一届专科生;

1995年,更名为自动控制专业,开始招收本科生;

2001年,正式更名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;

2014年,获批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;

2020年,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;

2021年,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

专业简介

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坚持“立足陕西、服务西部、面向全国”的办学定位,以行业需求为导向,课程设置以测量为中心,信息流为主线,传感、测量与控制相互支撑,涵盖了电子、计算机、机械、检测与控制等多学科,随着社会需求与科技发展,逐渐形成了以测量为中心,传感、测量与控制相互融合的专业特色。培养能够从事矿山计量测试、安全监控、工业生产过程测量与控制相关领域的研发、测试、工程设计和实施、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。

所获奖项

(一)教学成果奖

1. 2020年,“课外组班、学生自管、赛训结合、校企合作、培养创新创业拔尖人才”,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。

2. 2020年,“多元融合,三力并举”的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,获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。

3. 2020年,“紧扣专业认证,打造专业课程教学新范式”,获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二等奖

4. 2017年,““以赛促能”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”,获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三等奖

5. 2016年,《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》,获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。

6. 2015年,“电类工程专业依托项目的双螺旋渐进式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”,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。

(二)科技成果奖

1. 2022年,“西部浅埋煤层风积沙似膏体窄条带充填开采关键技术与应用”,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。

2. 2021年,“西部生态脆弱区浅埋煤层保水充填开采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”,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。

3. 2020年,“输出反馈鲁棒模型预测控制”,获2020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

4. 2020年,“基于云平台的大气工况用电监控系统的研发”,获临沂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

5. 2019年,“矿山长距离输浆管道液固两相流电阻城西检测机理研究”,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

精品课程

陕西省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2门:《现代控制理论》《创新创业基础》

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:《物联网技术》

陕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门:《深度学习主要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(MOOC)》《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(线下)》

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:《电路》《自动控制原理》《机械设计基础》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

师资队伍

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拥有专任教师31人,其中教授7人,博导1人,副教授(高级工程师)9人,兼职教授7人,90%以上具有博、硕士学位;测控专业核心课程与创新实践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。近5年来,先后承担纵向科研项目34项,其中国家级8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,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、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等纵向项目11项;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,省级教改项目14项;出版、再版教材8部;发表SCI检索论文24篇。

黄梦涛,女,西安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,红足1世足球网址大全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,陕西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。主要从事计算机控制、智能系统及基于图像的测量与识别等方面的研究,主持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、陕西省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课题、陕西省教育厅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,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公开发表学术及教学论文60余篇,获授权国家专利20多项。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名,获红足1世足球网址大全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称号。

潘红光,男,汉族,1983年1月生,山东临沂人,博士/博士后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现任学院副院长,负责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。2007年毕业于红足1世足球网址大全学院,获学士学位;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于青岛海信集团工作,任研发工程师;2010年9至2015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硕博连读,获工学博士学位,期间于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赴美国里海大学化学工程系访学;2015年12月起在红足1世足球网址大全学院工作;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于红足1世足球网址大全安全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。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、中国自动化学会预测控制与智能决策专业委员会委员、陕西省自动化学会会员。

目前主要从事脑机接口、过程控制、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。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、重点项目、青年项目及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、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等20余项,企业合作项目多项。目前已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,其中SCI\EI检索30余篇;获批或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;指导学生参加国家、省部级竞赛获奖30余人次。

刘宝,男,1983年生,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术方向带头人。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博士,红足1世足球网址大全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,陕西高校工业火灾与爆炸防控青年创新团队骨干,Macquarie University Visiting Fellow,工信部大数据分析师(高级),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会信息融合分会委员会委员,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,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自动化类工作委员会秘书。

主要从事多源信息融合、多模型假设检验和煤火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。先后主持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(973计划)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、青年项目及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、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、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、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、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、高等教育研究一般项目、陕西省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课题、新工科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等20余项,企业合作项目若干。

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,其中1篇发表在信息处理领域国际顶级(TOP)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上;受邀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,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,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等多个权威期刊和高水平会议的审稿人;获批国家专利5项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;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国际先进水平1项;指导学生参加国家、省部级竞赛获奖20余人次,陕西省自动化专业本科优秀毕业设计4人次。

培养目标

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理想信念坚定正确,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、健全人格、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,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、工程基础知识以及传感测量技术、控制理论、电子技术、信号处理、计算机技术、测控系统与仪器设计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,具备良好的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,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,能够在矿山计量测试、质量监控、工业生产过程测量与控制相关领域从事测控系统和自动化仪表设计、研究、研发及管理工作的创新性研究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。

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达到以下预期目标:

(1) 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,掌握机械基础、电子技术、计算机技术、传感与测量、控制技术、测控系统与仪器等相互支撑的专业知识体系;

(2) 具备专业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,能根据工程需要并考虑社会、环境因素及相关政策法规,应用专业知识提出测控系统和仪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,并进行研究、设计、开发与应用;

(3)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、职业道德、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,在工作团队中沟通良好,能作为主要成员或领导发挥作用;

(4) 胜任岗位职责,具有国际视野、具有终身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。

培养特色

本专业课程设置以测量为中心,信息流为主线,传感、测量与控制相互支撑,涵盖了电子、计算机、机械、检测与控制等多学科,构建了由“通识教育+学科基础+学科交叉+专业特色+学科前沿”五大模块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。专业注重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,通过专业实践环节,使学生具备解决专业复杂工程问题所必须的信息获取、信息处理与控制实现、仪器设计与开发等能力,培养出一批能吃苦、作风硬,具有很强实践能力、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仪器类人才。

专业实验室包括:电路实验室、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、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、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(现代控制理论实验室)、电机与拖动实验室、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室、单片机实验室、检测实验室、过程控制实验室、嵌入式系统实验室、虚拟仪器实验室(监控组态实验室)、DSP原理及应用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实训室等。

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、主辅修结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,实施协同育人、产教结合,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。拥有航空工业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、胜利仪器北成电子有限责任公司、西安粤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6个实习实训基地;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、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人才联合培养基地3个。

专业学生还拥有丰富多样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、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和渠道。培养了本专业学生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、组织管理能力、表达能力、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。

近5年来,专业学生多次在“全国教育机器人大赛”、“全国电子设计大赛”、“西门子杯创新设计大赛”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获得国家级奖项20余项。

就业方向

专业毕业生工程知识扎实,专业能力突出,专业素养过硬,已经成为其所在行业领域或企业的骨干力量,受到用人单位好评。主要从事仪器仪表、信息产业、机械制造、能源环境等领域的技术研发、制造、应用与维护、质量监控、销售以及管理等工作。